春節(jié)期間,走親訪友、聚餐娛樂活動增多,人員流動頻繁,生活作息和飲食規(guī)律容易被打亂,身體也可能因此出現各種狀況。在用藥時,需格外謹慎,確保健康過節(jié)。以下是春節(jié)期間用藥的重要注意事項:
謹遵醫(yī)囑,勿自行增減藥量:無論是日常的慢性病治療藥物,還是因節(jié)日期間身體不適新服用的藥物,都務必嚴格遵循醫(yī)生的囑咐。切不可因為癥狀稍有緩解就自行減少藥量,也不要在感覺效果不明顯時擅自加大劑量。比如抗生素類藥物,隨意減少藥量可能導致細菌無法被徹底殺滅,易使病情反復,還可能誘導細菌產生耐藥性;而過量服用降壓藥,則可能引發(fā)低血壓,導致頭暈、乏力甚至暈厥等嚴重后果
。
避免多種藥物混用:春節(jié)期間,家中可能備有多種藥物,有些人在身體不適時,為了讓癥狀盡快緩解,會同時服用多種藥物。但不同藥物之間可能會發(fā)生相互作用,影響藥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。例如,抗生素與活菌制劑(如整腸生)同服,抗生素會殺死活菌制劑中的有益菌,使其失去調節(jié)腸道菌群的作用。還有,退燒藥(如對乙酰氨基酚)若與含有相同成分的復方感冒藥同時服用,可能導致對乙酰氨基酚劑量超標,增加肝損傷風險。因此,如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,務必咨詢醫(yī)生或藥師。
飲酒前后勿服藥:春節(jié)聚會,飲酒在所難免,但服藥期間一定要避免飲酒。酒精會與許多藥物發(fā)生相互作用,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(fā)生幾率。如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后飲酒,會引發(fā)雙硫侖樣反應,出現面部潮紅、頭痛、眩暈、心慌、氣促等癥狀,嚴重時可危及生命。同樣,在服用安眠藥、抗抑郁藥、降壓藥、降糖藥等藥物期間飲酒,也會影響藥物療效,加重藥物對身體的損害。
特殊人群用藥加倍小心:老人、兒童、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等特殊人群,身體機能與常人不同,對藥物的反應更為敏感。老人肝腎功能衰退,藥物代謝和排泄能力減弱,用藥劑量通常需要適當減少;兒童正處于生長發(fā)育階段,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,用藥種類和劑量都有嚴格限制,嚴禁使用成人藥物減量給兒童服用的做法;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用藥,不僅要考慮自身健康,還要顧及藥物對胎兒或嬰兒的影響,許多藥物都可能有致畸或影響嬰兒發(fā)育的風險,所以用藥前一定要咨詢婦產科醫(yī)生。
正確儲存藥物:春節(jié)期間家中藥物較多,正確儲存藥物至關重要。藥物一般應存放在干燥、陰涼、避光的地方,避免高溫和潮濕環(huán)境。如糖漿劑受熱易出現霉變、發(fā)酵,胰島素若受熱或冷凍則會失效。同時,要將藥物放在兒童無法觸及的地方,防止兒童誤服。此外,要定期檢查藥品的有效期和外觀,如發(fā)現藥品過期、變色、出現異味或潮解等情況,應及時丟棄,不可再服用。
春節(jié)是闔家歡樂的時刻,希望大家都能牢記用藥安全知識,合理用藥,度過一個平安、健康、歡樂的春節(jié)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